你知道广西人气最高、话题度最热的文物是什么吗?它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羽纹铜凤灯。7月4日,这件来自西汉的文物入选央视新闻《文博日历》,相关微博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三名,截至7月9日18时,微博话题阅读次数超6000万。
广西博物馆以全新的展陈方式向观众展示羽纹铜凤灯
(相关资料图)
西汉“双胞胎”环保灯
集美貌与实用于一身
今年3月2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通过各地博物馆馆藏,带领全国网友们每天认识一件文物,了解文物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博知识。
广西博物馆馆藏文物羽纹铜凤灯
据悉,从央视新闻《文博日历》推出至今,广西共有翔鹭纹铜鼓、羽纹铜凤灯两件文物入选《文博日历》,此外还有童子银饰件入选该系列六一专题,三件文物均为广西博物馆馆藏。其中,7月4日《文博日历》的主角是西汉“双胞胎”环保灯——羽纹铜凤灯,它不仅是广西博物馆馆徽的设计原型,还是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双凤还巢”的设计灵感来源。
7月4日《文博日历》
羽纹铜凤灯的造型像两只顾首回望的凤凰,通体细刻羽毛,精致美观,凤鸟背部有一个用来放置灯盏的圆孔。最为神奇的是,当蜡烛或灯油燃烧时,油烟通过凤鸟嘴中衔着的喇叭形灯罩进入颈管,再导入盛有清水的腹腔,最后溶入水中,具有消烟环保的功能。
羽纹铜凤灯环保的排烟功能
羽纹铜凤灯造型精美
4日上午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同步推送《文博日历》,并创建话题#西汉青铜灯人性化设计太妙了#,该话题发布仅10个小时,阅读次数便超过5400万,更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三位。在此后的几天时间里,羽纹铜凤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截至7月9日18时,微博话题阅读次数超6000万。
7月4日《文博日历》微博话题发布仅10小时,话题阅读次数超5000万
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
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
面对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制造,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设计很有美感,工艺也了得,创意更是不得了!”“由衷佩服我们古人的智慧、审美,还有能工巧匠的动手能力。有限的工具创作出那么多好作品。”“老祖宗是懂得如何设计的,设计理念超前又美观。”
部分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实际上,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高涨并非偶然。近年来,从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连续三季火爆全网,到河南春晚《唐宫夜宴》、舞蹈史诗《只此青绿》成为流量密码,再到各类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受欢迎,点燃了普通人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广西博物馆推出的短视频,幽默风趣的文物表情包十分“圈粉”
对于此次馆藏文物火爆出圈的现象,广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璐认为,创新的表达方式,让古今对话变得真实可感,使社会大众从中感受到惊喜,激活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相信未来通过不断挖掘文物多重价值,文物将不再是沉闷的历史,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可以让人一看再看。
黄璐表示,广西博物馆一直以致力于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尤其是利用社交媒体作为宣传展示的窗口,积极“圈粉”年轻人,例如创新推出“广西文物DOU起来”,以幽默风趣的短视频形式解读广西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厅里展出的文物的亮点和特色,以及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大家云逛展,感受文物里蕴藏的广西文明。
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热度持续升温
时下,随着“博物馆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而节假日逛博物馆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促使博物馆持续进行有益探索,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使得文物能够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广西博物馆以短视频形式推出逗趣可爱的文物表情包
广西博物馆古籍装订体验(资料图)
以广受欢迎的教育活动为例,今年暑假期间,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富有创意、各具特色的暑期活动,拉近博物馆与孩子们的距离。如广西博物馆将开展红色故事小讲解员训练营、古籍装订体验、瓯骆学堂公益课、“跟着博物馆游广西”研学游等暑期主题活动;南宁博物馆推出了皮影、糖画、扎染、蜡染及棕编研学课;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安排了暑期“考古家体验营”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12个世居民族卡通娃娃”文创产品 记者 宋延康 摄
南宁博物馆皮影雕系列书签 记者 宋延康 摄
孩子们在博物馆里乐有所学,学有所获,时尚有趣的文创产品则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如广西博物馆“珐琅彩百花纹”系列产品、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12个世居民族卡通娃娃”系列产品、南宁博物馆皮影雕系列书签、南宁孔庙鹤鸣帆布袋、桂林博物馆“缠枝莲纹梅瓶”系列产品等。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如同连接古今的桥梁,让一件件文物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更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把绚丽多彩的广西文化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