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杰
7月30日中午,阳光如支支金箭射下,地面翻滚的热浪腾腾向上。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钻井所高级工程师赫英状带着项目组的同事登上了10米钻台。气温越高,人包得越严实——戴手套,穿长袖工装,否则皮肤一接触护栏便会起泡。
作业还没开始,平台经理老李发现赫英状已经满脸是汗了,便说:“赫工,跟我到控制室看着,那有空调。”
【资料图】
赫英状笑着说:“咱俩分兵把守,你去指挥,我在外边观察。”
老李递给他一瓶纯净水,嘱咐说:“别大口喝,渴了润下嗓子,喝多了会电解质紊乱。”
大家把赫工让到有钻塔影子的地方。沙漠里空气干燥,有阴影会凉快一些。尽管塔影面积很小,但这在平台已是最高的礼遇。
作业指导书已经下发很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次有风险的作业。但只有赫英状真切地知道这风险有多凶险,满脸的汗有一大半并不是因为天气。
塔河油田是一个开发近40年的老区块,打了3000多口井。为了缩短工程周期,技术人员想尽了各种办法。
去年赫英状听说其它油田有人在页岩气固井中用清水替浆获得成功。泥浆被称为钻井的“血液”,含重晶石、石灰石,铁矿粉等材料,在钻井中携带岩屑,保持井筒压力平衡,防止井壁垮塌和井喷。
完井阶段固井,要打一个260多米长的水泥塞,如果用清水替换泥浆,水泥塞只需50米。
赫英状立了个项,想把清水替浆引入到塔河碎屑岩地层中。可这项目刚提出就被所长否了:“你想点别的吧。”
西北油田的井平均6000多米,压力超高,地层复杂,投资都达上亿元,万一造成井喷,井喷万一压不住……光想想都让人大夏天打寒战。
赫英状很倔,三个月的时间就想这个事。
在项目论证会上,他和同事拿出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让人心怀疑虑却无从辩驳,最后油田领导拍板,才有了今天的现场试验。
尽管为满足井筒高压力,配套高性能附件,替浆设备也是顶配,还制定了周密的应急方案。然而,赫英状从登上扶梯第一级开始就感觉井里的压力全到了自己嗓子眼,连呼吸都困难。
作业开始了,老李根据赫英状的手势,清晰地发着指令。然后,就是碰压胶塞成功碰压,出现标志性的压力峰值,表明替浆到位。平台上一片欢呼。
当老李从控制室冲出来向赫英状祝贺时,已经在烈日下站了两个多小时的他才感到嗓子干得冒烟,那瓶水一直装在裤兜里,竟忘了喝。一仰脖子,咚咚咚,全灌下去。
他大声喊道:“这桑拿,痛快!”几个月来的担忧、压力和焦虑仿佛被一身畅快淋漓的大汗冲洗得一干二净。
该井替浆成功,节约完井周期6.4天,节约成本86万元。